滇川藏毗連藏區多民族族際共生關系的演變及其調適——一個演化博弈的視角
李燦松;景鵬;周智生;
摘要(Abstract):
特殊地理環境下多民族共生關系是在資源和生存空間爭奪的過程中不斷試錯、調適形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合作和競爭是各民族族際共生的重要形式,而合作是理想選擇。滇川藏毗連藏區多民族族際共生關系的形成與發展,并不單純局限于民族之間關系的變動,而是自然資源系統和社會文化系統之間交織演進的動態過程,是在特定空間尺度中多界面關系系統性綜合作用并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而在多民族博弈的過程中,外在的合理干預對其良性發展很有必要。
關鍵詞(KeyWords): 演化博弈;族際關系;族際共生;滇川藏毗連藏區
基金項目(Foundation):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藏區寺院與鄉村聚落共生形態演化機理研究”(項目編號:41361038);;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滇川藏毗連藏區流動人口與族際關系調適與演變”(項目編號:11CMZ034);; 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點培育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李燦松;景鵬;周智生;
Email: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15.01.009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1]羅康隆.族際關系論[M].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19.
- [2]陳天育.論我國民族融合的共生效應[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3):14-16.
- [3]丁龍召.認識中國民族關系的一個新視角:各民族共生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5):55-58.
- [4]袁年興,許憲隆.民族共生理論:散雜居民族關系及其目標范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9,(1):119-124.
- [5]袁年興.民族共生關系的構建—基于社會生物學的學術共鳴[J].嶺南學刊,2009,(5):20-25.
- [6]袁年興.民族共生關系邏輯結構及其量化評價研究[J].前沿,2009,(4):69-74.
- [7]袁年興.民族共生關系分析模型及共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3):41-49.
- [8]袁年興.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邏輯: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58-65.
- [9]張立輝.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諧發展中量的探討[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5):16-19.
- [10]閻耀軍.建立我國民族關系評估指標體系的總體構想[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5):24-27.
- [11]鄭雙怡,張勁松.民族關系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監測預警機制研究[J].民族研究,2009,(1):21-30.
- [12]石茂明.族際關系:民族學研究的一部創新之作[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111-112.
- [13]張橋貴.云南多民族宗教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J].世界宗教研究,2010,(3):19-25.
- [14]Maynard Smith,J.and G.R.Price.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Nature,1973.15-18.
- [15]喬根·W.威布爾.演化博弈論[M].王永欽(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
- [16]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3):637-666.
- 1 A=R1-C,B=R2-D,其中R1、R2分別表示藏族和其他民族同時選擇合作策略時各自獲得的經濟收益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