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與“隴右”“河隴”“西羌”關系之考辯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ehuang,Longyou,Helong and Xiqiang
金勇強;
摘要(Abstract):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與甘肅交界的黃河和湟水交匯地帶,但歷史上的"河湟",其內涵卻相當復雜:一方面,在某些情況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圍存在著與"隴右""河隴"等地域名詞互通的現象,這主要反映了唐人對"河湟"在唐蕃交戰中軍事戰略價值的一種認知;另一方面,"河湟"也常常被用來代指西羌種屬(包括羌人、吐蕃、西夏等民族)活動區域,這主要建立在漢晉以來對羌戎、吐蕃主要活動區域地理認知的基礎上,強調的是"河湟"所屬地域的民族內涵。文章最后還對中華書局在標點《兩唐書》和《宋史》中的"河湟"一詞時所存在的問題,給予了探討。
關鍵詞(KeyWords): “河湟”;“隴右”;“河隴”;“西羌”
基金項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兩千年來西北地區災荒與災害地理研究”(項目編號:10JJD790035);; 洛陽理工學院博士啟動項目“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項目編號:2013BR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金勇強;
Email: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15.01.023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1]史為樂.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661.
- [2]呂卓民.明代河西、河湟屯墾區的水利建設[C].中國地理論從(第3輯),1999.177.
- [3]丁柏峰.明代對河湟地區的經營及其效果[J].青海社會科學,2006,(6):95.
- [4]林冠群.唐代前期唐蕃竟逐青海地區之研究[A].林冠群.唐代吐蕃史料集[C].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266.
- [5][24]范嘩.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9.2876,2876.
- [6][23]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987,2987.
- [7][10][12][13][14][15][16][17][27][35][36][37]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428,1359,4781,5311,4799,5720,6087,4437,6071,1359,4799-4800,5311.
- [8][11][19][34]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3195,3928,626,626.
- [9]朱熹:資治通鑒綱目·卷43[M].上海:同文書局石印,1887.
- [17][21][22][38]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0935,10691,5720,13162.
- [20]松田壽南(著),周偉洲(譯).吐谷渾遣使考(下)[J].西北史地,1981,(3).
- [25]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2781.
- [26]馬長壽.氐與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97.
- [28]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13·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85.
- [29][30][31]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5.1566,794,893.
- [32]吳廣成(撰),龔世俊(校).西夏書事校正·卷42[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
- [33]歐陽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912.
- 1 計《兩漢書》中,共出現“河湟”一詞四次,分別在《漢書·趙充國傳》和《后漢書·西羌傳》中。
- 2 此處湟州應為鄯州,朱熹此處有誤,唐代尚無湟州之名,按北宋元符二年,始建湟州。參見《宋史》卷87《地理志》。
- 1關于“河隴”與“隴右”的關系,具體可參考楊發鵬的《漢唐時期“河隴”地理概念的形成與深化》,載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2期,第27頁。
- 1 按西戎之稱源出商周時期,是當時的中原政權對中國西部眾多少數部族的統稱(參見:丘菊賢、楊東晨:《西戎簡論》,《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第37-40頁)。在唐代以前的漢晉時期,活躍在西部的少數民族以西羌為主,包括燒當、賜支等各個分支,所謂的西戎,即西羌,史書中也常作羌戎,如《晉書·馬隆傳》云:“(西晉)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馬)隆陳其必敗”,范曄在著《后漢書》時,還將戎人并入到《后漢書·西羌傳》中。亦有人說,“戎雖是一種泛稱,其中包括不同的族,但西方之戎卻以氏羌系統為主!(李紹明:《論氐和羌、戎的關系》,《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80年第4期,第28頁)。唐宋之后,西羌諸部漸為吐蕃所替代,而在唐代人的認知中,也認為吐蕃與羌人存在淵源,《新唐書·吐蕃傳》即云:“吐蕃本西羗屬,散處河湟江岷間!彼,《吐蕃傳》中的世舉謂“西戎地”曰“河湟”,亦可理解為世舉謂“西羌地”曰“河湟”。
- 2 按《金史·哀宗紀》載:“天興二年(1233年),以宣徽使奧屯舜卿為尚書左丞!毙账辞浼磰W屯舜卿,又據《奧屯良弼餞飲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中的女真文字云:“奧屯良弼自泗上還都,心友餞飲是溪,泰和六年二月十有一日也!蟀捕昶咴露,洺水主簿卜修洪將友人奧屯舜卿之墨跡摹刻于石!笨梢妸W屯舜卿與奧屯良弼乃同一人。參見羅福成《金泰和題名殘石》(《東北叢刊》第17期,1931年5月),島田好《女真文字奧屯良弼餞飲碑》(《書香》第59號,1934年4月)。